行走的课堂——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”课走进刘青霞故居纪念馆

2019-04-30

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,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,把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,使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,在院党委和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,4月13日上午8:00,思政部冯迺郁教授带领思政部三位教师和2018级部分学生来到了我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----开封市刘青霞故居纪念馆,结合辛亥革命女英雄刘青霞的事迹,开始了一堂既生动活泼又别开生面的现场实践教学。

在去刘青霞故居纪念馆的途中,冯迺郁教授先简单介绍了刘青霞女士的个人经历,随后结合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”课程中“辛亥革命”的内容为大家讲述了她的光荣事迹。接着,冯教授讲了辛亥革命时期在天下腹地——河南发生的故事以及牺牲的革命烈士,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,在不知不觉中到达了目的地。走进修葺一新的刘青霞故居纪念馆,令人耳目一新。楹联、匾额新颖别致,展现了刘青霞女士传奇的一生。跟随着工作人员的介绍,同学们边走边听边想,深刻地了解了刘青霞女士在辛亥革命中的义举,入耳入脑入心,将她传奇的人生和开封的辛亥革命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。尤其是刘青霞女士在辛亥革命时期为革命捐款、办学校,做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壮举,故此在那个时期有“南秋瑾北青霞”之称。刘青霞女士一身正气、爱憎分明,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动了许多名人。孙中山先生曾为她题写“天下为公”“巾帼英雄”,高度赞扬了她的爱国之举。

因纪念馆是我院的爱国主义实习基地,同学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,参与打扫了卫生并帮助整理纪念品和书籍等。

开展课堂理论教学和英雄人物事迹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,不仅推动了思政课的改革创新,也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到历史事件和人物,并受人物精神的影响,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。我们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,用科学理论培养人,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,把思政小课堂搬到社会大课堂中,实现了“行中学,学中行”。这样的思政课老师爱上,学生爱听,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,大家一致反映不虚此行,受益匪浅。